寻访历史足迹感受英雄情怀
作者:张先莹  来源: 浏览量 发布时间:2015-11-03 09:53
    去年九月份,我有幸和单位的同事们一起,参观了重庆的革命基地,浏览了三峡的山水画廊,短短的七日行程,归来对沿途的一些景点感触颇深,现随笔道来。
   信念:渣滓洞、白公馆
   位于重庆市西北歌乐山下的渣滓洞,细雨中越发的肃穆,眼前那么不起眼的十几间青瓦白墙的二层砖木结构土房,如果不是被高墙和电网所围,怎么也不会和监狱相联系。走入外院,墙壁上醒目的位置写着国民党的十条狱训,这里是看守所长办公室和提审犯人的审讯室,审讯室里的各类刑具因历史的久远而尘封寂静,墙上挂的革命者受审时的衣物还透着斑斑血迹。眼前自然浮现出当时受审时的九死一生,耳边似有声声惨叫。进入内院,这里是两层楼近20多间的单间房,是关押男女革命者的牢房。江姐、许云峰等一批革命前辈就被关押在这里。一面用玻璃柜装裱起来的红旗陈列在醒目的位置。墙壁上是曾在这里关押过的革命者的照片和简介。透过牢房的低矮木门,让我想起了,“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,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”。这些烈士们为了信念,能够把牢底坐穿!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先烈们,才有我们幸福的今天。在那样艰苦卓绝的斗争中,他们能抛头颅,洒热血,离家别子,追求理想,他们也是人,但他们却以我们难以理解和想象的力量战胜生死、名利,追求自己的理想——这就是信念的力量。
   忠义:张飞庙、白帝城
   从重庆的朝天门码头登船,眼前便是白茫茫一片的长江,伫立船头,努力寻找“两岸猿声啼不住,轻舟已过万重山”的感觉。在夜色中,我们来到了张飞庙,看到了桃园三结义的兄弟雕像,还有张飞因急于报关羽被杀之仇醉打下属,被这两人砍其头扔于江,后被人捞起,将张飞头泡于瓮中,让人能感受到他为报兄仇的殷切之情。再到达白帝城,首先看到的是人民币10元图画中的夔门,已不似往夕那般险隘。在托孤堂前,刘备满面的疲倦和病容,诸葛亮肃穆而凝重,堂前跪着刘备的二子刘永、刘理,四周站立着文臣武将,个个面带愁容。无论是刘关长的兄弟手足之情,还是诸葛孙明对刘备鞠躬尽瘁、死而后已的君臣之道,都展现了忠君重情、义搏云天的气势。虽说已不闻当初的鼓角争鸣,但历史天空上的几颗星,人间英雄气仍在奔腾。忠义是安身立业、兴邦建国的美好情操。
   奋进:巫峡、三峡大坝
   船到巫山境内,山高壁险,生存环境恶劣。在三峡大移民时,这里推行的是后退式移民方案,所有的居民都要离开自己的家园,上移数千米,他们的家园和土地被江水淹没,当时中央给予了很大的政策倾斜和财力支持,对口援建城市广东也给予了很大帮助,这里的人们为了纪念,便把新建的巫山县城最长最繁华的街道命名为中山街。勤劳淳朴的巫山人民,没有抱怨,只有感恩,没有叹息,只有奋进。用勤劳的双手,把巫山的茶、何首乌制成旅游商品,导游小姐不厌其烦的解说当地的风俗人情,大力推介旅游产品。窥一斑而见全豹,正是像导游这样的勤劳勇敢的巫山人民,舍小家,为大家,为国为民默默奉献,才会有今天的高峡平湖。
   来到世界第一大水电工程三峡大坝,这个历时十二年,投资近千亿,移民110多万的宏伟建筑,其发电、防洪、航运的功效是有目共睹的。三峡工程从最初的设想、勘察、规划、论证到正式开工,经历了75年。在这漫长的梦想、企盼、争论、等待相互交织的岁月里,几经沉浮,终于在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的今天让梦想成真。眼前恢宏的坝体,磅礴的气势,凝聚了多少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心血。
   三峡美,美在三峡的魂,三峡魂是民族的魂,坚定信念,崇尚自由,追求美好,勤劳勇敢,开拓奋进。一代代英雄创造着历史,推动着社会的发展。是这种精神鼓励着我们共产党人,不断的前进。滚滚长江东逝水,浪花滔尽英雄,江山如些多娇!让无数儿女为建设美好、富裕、和谐的家园共同努力。

上一条:故乡的廉政灶
下一条:简单的生活也是一种幸福

关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