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了大地的丰收—记青铜关镇丰收村党支部书记、十九大代表吴相琴
作者:刘立勤来源: 浏览量 发布时间:2020-07-02 11:21

 

吴相琴虽然头顶着党的十九大代表、省级劳动模范光环,而在在丰收村村民的眼里,她依然是一个的普普通通的邻居,一头短发,衣着简单朴实,穿着一双平底鞋,忙得风风火火。不同的是别人忙的是自己的小日子,而她忙的都是村里的事儿,干的都是乡亲挂念的活儿,认认真真履行着一个村支书的职责。20多年来,她带领全村乡亲艰苦创业,硬是将一个穷山沟建成了一个远近闻名的美丽新村。2018年,丰收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2319元,整村率先脱贫退出。

带头致富,乡亲们叫她女能人

丰收村位于镇安县青铜关镇西北部,全村585户人家,2000多人居住在一条沟的两面坡上。虽说通乡“磨木路”纵穿全境,但90%的农户还是居住在高山上,他们吃淖池水,种“挂牌地”,走羊肠道,即使在上世纪90年代,全村绝大多数乡亲还过着“煤油灯、石磨盘,疙瘩火、熏黑房”的苦焦日子,环境差,收入低,丰收人从未感受过“丰收”的喜悦。用80多岁的陈昌隆老人的话讲——“我们丰收村当时就是名字起的好,其实条件差得很,日子还是靠天吃饭,常常是有种无收,长长的苦日子看不都头。”

三十年前,青春年少的吴相琴怀着一个“丰收”的梦想嫁到丰收村,可来到这个“出门有大山,过河有深沟。小伙儿娶不下媳妇,嫁出去的姑娘不愿回娘家”的苦焦地方,她的梦想立马破碎了。好在年青人不认命,倔强的吴相琴又有了一个新的梦想,她要走出这个大山,让家人过上更好的日子。她知道这个梦想的第一步,就是把日子过得像样点。怎么像样一点儿呢?单靠那贫瘠的土地显然不行。她计划从当个山货特产小贩子起步。于是,蜜月还没有结束,背着背篓收鸡蛋,贩粮食,收药材,从乡下背进城里,再把城里货物拉倒偏远乡村。她的路越走越宽,她慢慢把生意做到了县城里、省城里。在风里雨里讨生活的她,渐渐富起来了,家也从半坡搬到河道,全家终于过上了好日子,成为村中有名的“女能人”,而且入了党、当上村妇女主任。这时,吴相琴又有新的计划,想把生意做得更大,还想把家人都接到省城。

1997年春天,就在吴相琴忙忙碌碌实施自己的新规划时,青铜镇领导火烧火燎地把她叫回来,说,众乡亲看好她,推选她当丰收村致富领头人,所以镇党委决定任命她为丰收村党支部书记。她听了,有些犹豫起来,一边是见天有收入的好生意和伸手可及的梦想,一边是穷得叮当响的乱摊子。看看到丰收村落后的面貌,再看看乡亲们和镇领导信任又期盼的眼睛,她狠下心毅然选择回到村里。,这时吴相琴心里就有一个新的梦想——让丰收的大地年年丰收,让全村乡亲的日子都好起来。

上任伊始,她吴相琴像个陀螺,村上千头万绪的工作像一条条的鞭子,把她抽得团团转。白天忙,晚上忙,有时候忙到半夜三更,孩子没人照看就寄在邻居家或是婆婆家;屋里没时间拾掇,常常陷入“冰锅冷灶”的荒凉境地。常年在外做生意的丈夫回家看到家里的情景,终于忍不住第一次向她发火,责问她:“你是要这个家,还是要这个村?”面对丈夫的责问,她委屈得嚎啕大哭,流出这辈子最多的一次泪水。她想,是不是应该和丈夫一起去省城做生意……

一想起“让全村乡亲过上好日子”的梦想,吴相琴擦干泪水,坚持留下来了。她通过调查研究,又结合丰收村情实际,和村班子一起制定了丰收村发展规划,决定从村基础设施建设入手,先改变村容村貌,建立乡亲的信心。谁知他们的计划还没实施,一场无情的洪涝灾害袭来,使原本破败的村落变得千疮百孔,乡亲生活更加艰难了。面对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,吴相琴一方面积极向上级汇报灾情,争取县乡资金支持;另一方面带领村民开展生产自救,复修河堤和水毁农田。当时正值酷暑,洪涝灾害随时会转头重来,吴相琴带领乡亲夜以继日抢修河堤。晴天一身土,雨天两腿泥,她奔波劳累。三个月的时间,她穿烂了4双鞋子,人黑了还廋了一大圈,一个小鸟依人的新媳妇变成了中年大婶。好在,她带领村民新修水毁河提15000米,回填土石方20多万立方,修复良田一百余亩。据副支书赖盛贵回忆说:“修复水毁河堤工程时间紧任务重,还得赶汛期,我们这些男人都累得直不起腰,找借口请假休息。可作为女人的吴支书,她坚持和我们都吃住在工地,干一样的活,一连几个月硬是挺下来了,让我们村干部和乡亲打心眼里都愿意佩服她,也打心眼里愿意跟她走。”

修复河堤让她看到乡亲的积极性,她在秋冬农闲趁热打铁带领大家又修通了30多公里通组公路,架桥6座,让180户村民用上了自来水。接下来,她又带领动员村民建起板栗园8000多亩、核桃经济园4500亩。风里来,雨里去,人瘦了也黑了,她成了一个男人婆。幸喜村里有了实实在在地变化,乡亲们也对她由衷的佩服。当初,吴相琴任村支部书记时,村里有少数人对她是有看法的,认为她是个外来媳妇,一个30多岁的女人能干好吗?眼看路通水通,一部分乡亲过上了好日子,事实给了他们最好的答案,大家更加信任自己推举的带头人了。

引领脱贫,乡村们喊她领头雁

为了感谢乡亲的信任,吴相琴想让山坡上更多的乡亲过上好日子。怎样让他们过上好日子呢?她以前住在山上,结婚时她发誓一定要搬到河川去。恰逢一个机遇,她购买到村上废弃的公房,搬下山去,还开了个小卖部,生活大为改善。她自身的经历让她更坚信,要过好日子,必须“拔穷根,挪穷窝”。因此,她在村支部会议上提出了“山上要搬迁,山下搞产业”的思路。为了节省开支,她自己设计图纸,亲自到工地放线,一家一户地监督施工。2003年,丰收村第一批集中搬迁的10户乡亲顺利在山下落户。2011年,省委、省政府出台了陕南移民搬迁政策,吴相琴和村党支部抢抓机遇,科学规划,合理布局,先后建成了四处集中安置点,经过3次大的搬迁,有300多贫困户1100多人从山上陆续搬迁到山下。

移民搬迁后,能过上好的生活才是真正实现搬迁的目的。特别是习总书记发出扶贫攻坚战的号令后,吴相琴更知责任重大。她四处考察,和村班子反复研究,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,按照“南山蚕桑北山烟,河道旅游带三产”的布局发展脱贫产业。为了做大做强筹措资金,他们建立合作社相互帮助发展致富产业,帮助村民在穷沟沟里找路子、挣票子。吴相琴带领支委和乡亲创办了“乾成烤烟”“长乐蚕桑”“远健养殖”“出云中药材”等4个合作社,发展烤烟1450亩,带动贫困户8户,年增收户均3万元;建成密植桑园1000余亩,标准化养蚕工厂1座,带动26户贫困户发展蚕桑产业,户均增收3500多元;发展林下养鸡、白山羊、秦岭黑猪、中华蜂蜜等养殖项目10多个,带动150多户贫困户,户均收入2400多元。丰收村紧挨着塔云山景区,有着有利的地理位置优势,吴相琴抓住塔云山晋升4A级景区开建的机遇,采取“支部+合作社+党员示范户+贫困户”的方式,大力发展生态旅游。记得组建庆丰收旅游公司时,乡亲看不到前景,吴相琴主动拿出自己积攒的8万元作为启动资金,说:“赔了算我的,赚了算大家的!”在她的带动下,全村建成了农家乐32家、乡村旅馆29家、土特产专营店4家,有12户贫困户加入旅游合作社。村公司与西安旅游公司合作,第一年就实现了旅游收入80多万元。说到这件事,丰收村的脱贫户王成感激地说:“这两年幸亏吴支书带领我们搞旅游,才让我们收入有了保障。”王成的妻子患有糖尿病,有2个子女在读书,看病、读书都要钱,王成因照顾妻子无法外出务工,一家人生活陷入了困境之中。吴相琴开办旅游公司主动上门,把王成纳入了村旅游公司,让王成利用自家闲置的房屋开办农家宾馆,每年增收8000元。

依托塔云山景区发展乡村旅游初试成功,让吴相琴信心倍增,在镇安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,她带领支部一班人全力打造“童话磨石沟3A级景区”,兴办乡村游。三年来,丰收村改造老旧民居129户,建成出云村、绿屋村、植物园迷宫、欢乐农场、三味屋等田园景点,形成观光旅游、农耕体验、研学互动为一体的旅游项目。现在的丰收村成为翠竹掩映、屋舍典雅、产业兴旺、民风纯朴的美丽村庄。游客年接待量由最初的4000余人增长到近2万人,贫困户仅此项收入年增加1.2万元。村党支部被授予“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”,吴相琴也先后当选县、市、省党代表,2017年被评为陕西省劳模、中共十九大代表,走进了人民大会堂。

心系百姓,乡亲们称她贴心人

“我的梦想就是让丰收的大地丰收,让丰收村的老百姓过上好日子。”这是吴相琴当初的梦想。在中国梦想快要实现,作为丰收村的当家人,吴相琴操心的是不仅让乡亲们脱贫过好日子,还要稳致富。她不仅要想法子让那些聪明能干有劳力的人脱贫致富,她更要让那些无儿无女的孤寡老人、残疾人、孤儿过上好日子。因为,她时刻牢记习总书记的要求——“一个都不能少。”

吴相琴不仅是丰收村的支部书记,还担任镇敬老院的院长,她既要管好村上事,还忙于敬老院的事情。村民赵专稳腿部溃烂多年,她亲自开车把赵专稳接到敬老院,让村医定期治疗。后来赵专稳病情加重,吴相琴又设法筹钱带他到西安做了手术。对于敬老院里的每位老人,谁爱吃什么,那一天过生日,她都清清楚楚。每次外出开会回村,她都要去敬老院看望老人,老人拉着她的手,都舍不得放下,高兴地总想和她多说几句话。2015年,白树村合并到丰收村,村上增加了120户贫困户。贫困户朱堂贵年过七旬,儿子智障,儿媳眼盲,10岁小孙女患了严重自闭症,连个名字也没有。吴相琴给她起名朱玉琴,带到身边像妈妈一样悉心照料,第二年又送孩子上学读书。丰收村把所有的孤寡老人、残疾人、孤儿进行分类,无依无靠失去劳动能力的一律五保或者政策兜底,对于有能力有资源的地能户拉入合作社监管扶持,对于孤儿委托亲戚托管村里给予政策支持。通过这些措施,使得这些无依无靠的弱势人群都得到了保障,任他们分享到改革开放的成果,感受到政府的温暖,念念不忘共产党的恩情。吴相琴视贫困户如同亲人,可在政策原则面前,对亲戚也不讲情面。2017年,一个生活条件很好的亲戚找她,想弄个贫困户名额,她断然拒绝:“给你弄上贫困户,你让我咋在村上立足?”

吴相琴希望乡亲的日子越来越好,也处处操心那些弱势群体。她参加十九大会时,她最关注关心的是农村老年托养、村级幼儿教育、移民搬迁的后续产业发展等民生话题,会上抓住机会就讨论交流,争取机会向中省领导汇报,倾听学习外地的经验。十九大开会归来,她奔走省市县镇宣传十九大精神23场。她还深入基层宣传十九大精神,用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、通俗易懂的语言宣讲十九大精神精髓。她处处呼吁大家积极推进扶贫、加大对弱势群体的关心支持,她希望每个弱小的群体都感受到十九大博大的思想,她希望让十九大精神能温暖着每一个家庭。

党的十九大之后,吴相琴的思想境界又有了一点提升,对扶贫工作又有新的要求。在巩固提升传统产业的同时,丰收村又相继启动了10公里的旅游观光专线工程、二十四节气景点、童话谷、生态玻璃酒店建设等项目,加大力度推进“童话磨石沟AAA级景区”创建,努力拓宽乡亲稳定致富的渠道。与此同时,吴相琴更加注重精神扶贫。贫困乡亲穷怕了,也穷惯了。她知道要斩断穷根走向富裕,必须是由干部带领乡亲干到乡亲愿意干、主动干,干部帮扶发展产业,更要帮扶志气与信心。为此,她与村班子在全村推行“一约四会红十条”,设立道德评议委员会,定期开展道德评议,广泛挖掘先进典型,大张旗鼓表彰奖励,用身边的人、身边的事,来教育引导贫困户主动脱贫。2018年初,村两委评选刘永旺等12人为“产业发展能手”,胡宗娥等10人为“孝老敬亲模范”,朱枝长等10户为“文明卫生家庭”,朱枝发等33户为“脱贫光荣户”,为他们披红戴花宣讲他们的事迹,大力发挥他们的引领带头作用。他们又通过建立的爱心超市,实行爱心积分管理,对重点关爱户、一般贫困户、低保贫困户、五保贫困户分别给予10分、20分、30分、50分的基础积分。每月底,由村爱心积分评议小组,根据贫困户当月现实表现,对照20条爱心积分标准进行集中评议,发放“爱心积分卡”,贫困乡亲凭“爱心积分卡”到村爱心超市,按1分兑换1元的标准,兑换领取同价值的自选商品,由“送”变“奖”,有效调动了乡亲主动脱贫积极性。他们还坚持用好“村规民约”,尊老爱老,率先建起县区域敬老院,对周边镇办的63名和本村的19名五保对象集中供养,对村上其余的21五保对象进行分散供养,全村40名五保老人都得到妥善安置和照顾。他们还在村上设置曝光台,对铺张浪费、乱搭乱建、破坏环境、不孝敬父母、不管教子女、好吃懒做等十类人纳入“黑名单”管理,暂停部分优惠政策,由专人结对进行教育帮扶。同时开展“星级文明户”和“五好文明家庭”创建,动态管理。通过这些措施,开展正面引导和反面教育,全村乡亲转变了旧思想老观念,形成了遵纪守法、孝老爱亲、自力更生、勤俭节约的良好社会风气,现在是男女老少各尽其力、克难攻坚,家家忙发展,户户兴产业。于是,吴相琴的梦想终于变成现实,丰收的大地终于迎来丰收的季节,“童话魔石沟”被评为“AAA”级旅游景区;丰收村还被评为市级“美丽乡村示范村,”并且列入国家“旅游扶贫试点村”;2019年春,丰收村通过省政府验收正式宣告脱贫,踏入奔向小康康庄大道。

上一条:孝廉文化的历史形成及现代意义
下一条:风雨中含泪奔跑的小姑娘----2014年度“中国好人榜”孝老敬亲模范

关闭